我是你的眼
李剛殷
2016年05月10日14:14 來源:工人日報
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 打印 | 留言 | 論壇 | 網摘 | 手機點評 | 糾錯 |
酈云平,民航華東地區(qū)空管局浙江分局云和導航臺臺長,201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。
從杭州駕車行駛5個多小時,在云和城北鳳凰山灣,記者見到了酈云平。
他穿著一件運動夾克,皮膚黝黑,頭戴一頂太陽帽,走起路來一跛一跛地?匆娪浾咭蓡柕难凵瘢坪趼唤浶牡亟忉屨f:腳是去年不小心摔斷了,現(xiàn)在留下了后遺癥;熀箢^發(fā)一直長不出來,就戴頂帽子遮一遮……
3個人兩個臺
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,靠的是航標指引方向,那盞永不熄滅的燈塔,用以引導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險區(qū)。
同樣,飛機在藍天飛翔,也需要“空中燈塔”的指引,需要地面的精確導航。
因技術要求,導航臺需架設在電磁干擾少的相對高地,于是,遠離居民區(qū)、獨立、高山成了首選。
浙江空管分局所屬的4個獨立導航臺站,分布在浙江省內東南西北4個方位,一般說起來就是:南云和、西桐廬、北南潯、東嵊州。 云和臺站,承擔著中國民航A470、H17等航路導航任務。每天,上百架次的航班正是通過云和導航臺的精準定位,準確地沿航路安全飛行。
建臺之初,由于地處浙西南山區(qū)的云和縣缺乏專業(yè)人才,很多工作進度緩慢。1996年,畢業(yè)于浙江大學電機專業(yè)、已經在貧困山區(qū)工作了10年的酈云平,被調往云和導航臺工作,這一干就是20年。
除了酈云平,臺站還有另兩位職工——陳多多、官少華,3個人負責新舊兩個導航臺的運行管理。
酈云平說,兩個導航臺相距5公里,臺站雖小但事情不少,且責任重大。老臺為飛機提供無方向信標,新臺為飛機提供有方向信標,臺站的正常運行直接關系到空中航班的飛行安全。
“絕不能讓導航信號中斷”
酈云平形容自己的工作是“平靜的海面下隨時都有驚濤駭浪”。
風凰山灣青峰頂,海拔324米,這里是云和DVOR/DME導航臺架設地。直徑40米的巨大鋼架圓盤是發(fā)射天線反射網,幾十根發(fā)射天線矗立在上面。
酈云平指著那高高的天線對記者說,一般來說,飛機的航線是固定的,但它需要導航信號。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,就是通過它發(fā)出的電波指引。我們的工作就是24小時發(fā)射精確信號給飛機 。
值班樓修建在山腳,機房與值班樓由一條盤山小道相連。記者跟著酈云平走到機房旁,他打開機房的門,“這就是導航臺的‘心臟’,24小時不能停,由它將導航臺的所有信息傳到值班室;邊上的這個是發(fā)電機,一旦停電要即刻自行發(fā)電,所以我們仨,24小時吃住在值班室,24小時待命,一步也不敢離開。”日復一日,就這樣枯坐深山,守著一臺機器,酈云平自嘲道:寂寞得“想跟空氣說話”。
山區(qū)條件差,早幾年,酈云平最擔心的是冷不丁停電,有時候一周要停好幾次,除了導航機組的安全運行,時刻準備發(fā)電,成為當時的主要工作之一。
“平日里,只要機器出現(xiàn)故障,發(fā)出警報聲,必須第一時間往山上鐵塔上跑,把它修好。我身體好的時候,10幾分鐘就能到,現(xiàn)在得要30分鐘了。”酈云平說。
這就是酈云平和兩個同事的日常工作狀態(tài)。
在一旁的陳多多介紹說:“我們仨,小酈的文化程度最高,技術也最好。他是學電機出身,對臺站柴油發(fā)電機工作原理非常了解,每次遇到故障總是他自己動手修理。20年來,我們兩個臺的發(fā)電機從沒有請外人修過!
按照原理,機房設備要經過高溫和低溫的測試。2010年2月的一天,天氣異常寒冷,呵氣成冰。凌晨四五點,酈云平爬上青峰頂,打開機房大門,關閉機房空調,進行低溫試驗。山頂冰天雪地,北風刺骨,因機房空間小,降溫很慢,他連續(xù)在冷風中工作4個小時,順利完成了設備低溫敏感問題確認。
南方夏天多雷暴雨天,還多臺風,碰到惡劣天氣或突發(fā)狀況,考驗的不是導航臺,而是導航臺的工作人員。
酈云平對記者說,“云娜”臺風那次,太驚險了,至今想起來還心有余悸。那天深夜狂風驟雨。受強臺風影響,導航臺圍墻外一棵大樹突然被吹倒,導致導航臺鐵塔拉繩斷裂,鐵塔上部歪斜,并隨大風搖晃。酈云平知道,如果鐵塔倒下,會造成機房受損,導航信號中斷,后果不堪設想!敖^不能讓導航信號中斷!”狂風暴雨中,酈云平和同事爬上鐵塔,緊急修理,確保鐵塔穩(wěn)固,保證了設備的正常運行。
其實,這樣的事情在酈云平的職業(yè)生涯中很普通。
“酈云平在導航臺工作20年,這20年里導航臺發(fā)出的信號沒有中斷過1秒鐘!闭憬展芊志贮h委書記魯彥說。
“我愿意在崗位上倒下”
就在酈云平調入空管局之后的2009年,上級要求云和再建一座“有方向信標”的導航臺,在新臺站建設中,從選址、設計、土建、安裝、調試及校飛等,酈云平全過程參與,并投入其中。
新臺站位于山凹里,進出沒有路,要翻越60米的山坡才能進入,途中要經過一處山林地。一開始林權所有者堅決不同意修建公路,為修建進站6公里長的公路,酈云平天天到這戶人家里“拉家常”,動之以情曉之以理,最終這戶人家被真情感動,同意修建。
進站公路打通后,又一道難題擺在酈云平面前:導航臺重要設施信號天線需要架設在360米的山頂上,山下到山頂還是沒路,建材和設施怎么才能運到山上?毛驢起了作用,兩頭毛驢每天上下山12次,硬是把所有設備“馱”上去了,確保了工期。
新臺剛修建完,老臺又需要重建。那時候,酈云平每天需要協(xié)調和解決大量繁瑣的事情,“施工進度、質量要協(xié)調要緊盯,周邊村民居民也要協(xié)調,設備安裝更是馬虎不得,一切都是我們仨親歷親為。比如導入設備里所有線路的線頭,50根天線,一根天線4個節(jié)頭,幾百個線路接頭,都自己做,質量絕對保證。并且松緊程度,都要心里有數,包給別人我還真不放心呢!”
2015年8月,酈云平不幸被查出患上肺癌,40多次的放療和6次化療使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,劇烈的咳嗽經常讓他在夜里無法入眠。分局領導來看望他,反復叮囑他安心養(yǎng)病,但酈云平卻不愿意離開崗位。
還處在化療之中的酈云平,往返杭州、云和之間,參加2016年1月云和DVOR/DME臺及NDB臺校驗飛行工作,并順利完成任務。
考慮到臺站專業(yè)人手緊缺,在出院后第二天他就趕到臺里上班。
酈云平說,剛查出時,我心里接受不了,大哭了一場。人生就像一列火車,誰都要下車,如果哪天我提前下車也只是早點找個好“位置”而已。所以我還要快樂生活,積極工作,萬一哪天倒下,我也要倒在崗位上!(制圖美術 李法明)
編輯點評
空管導航,酈云平的工作內容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既陌生,又神秘。我們都知道,在地面上時,人們能夠通過肉眼記住各種地標,準確識路和辨別方向。而一旦到了天空上,那可是沒有任何標志物,一望無際的。這時候,飛機飛行只能是通過地面的精確導航,由地面上的工作人員在看到飛機和航線情況后,對飛機發(fā)出各種信號進行指揮。
可以說,酈云平們就是飛機的“眼睛”。
由于工作性質特殊,飛機在飛行中沒辦法停留,所以酈云平必須24小時守在機房,隨時待命,因為“導航信號中斷,后果不堪設想”。
由于技術要求,導航臺必須架設在電磁干擾少的、遠離居民區(qū)的高山,所以酈云平枯坐深山,日復一日,寂寞得“想跟空氣說話”。
20年,酈云平駐扎在遠離居民區(qū)的浙西南云和山區(qū),只為做好做一件事——當好飛機的“眼睛”,確保每一架航班順利飛行。
他已經將工作視為自身的責任,將堅守視為極致的追求。
(責編:閆妍、秦華) |
相關專題 |
· 熱點專題 |
全總要聞
- 全國已建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7.8萬個
-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“七一”重要講話精神 推…
- 把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積極做好防汛救災…
- 《中國工運事業(yè)和工會工作“十四五”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單行…
- 全總緊急撥款200萬元慰問河南受災職工
- 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的磅礴力量 譜寫…
- 2021年全國勞模療休養(yǎng)活動啟動
- 中國工運事業(yè)和工會工作“十四五”發(fā)展規(guī)劃
- 推動“十四五”時期工會工作高質量發(fā)展
-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,為黨的工運事業(yè)矢志奮斗
全總發(fā)布會
-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時期工人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…
- 2021年“五一”新聞發(fā)布會
- “中國海員工會成立100周年”主題新聞發(fā)布會
- 國新辦就“崗位成才、奮斗圓夢”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
- 全總第三季度新聞發(fā)布會